农企补短板应在“链”上发力

[复制链接]
查看5785 | 回复2 | 2024-12-27 14:21:22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,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,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。文件明确,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、向园区集中。这是农业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,能不能抓住这轮机遇,考验农业企业全产业链发展成色。

眼下,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农业企业重点布局的领域。如在这两年火爆的预制菜市场,就有很多农业企业投身其中。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需求升级,越来越多的企业探索农产品综合利用加工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,为农产品加工注入新动能。2022年,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约9万家,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8.5万亿元;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%,辐射带动了1亿多农户。

不过,不少农业企业的产业链条依然较短,大多停留在“原字号”“初字号”阶段。长期以来,受制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,农产品加工普遍同质化,初加工设施不够,精深加工程度不足。很多企业的农产品品质挺好,但由于缺乏烘干、储藏、分级、包装等初加工设施,导致产品集中上市,价格上不去。如果能够补齐加工短板,那么不仅可以降低鲜活农产品产后损失,而且有助于错峰销售。可见,农企做强加工环节,既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,也是构建全产业链的核心。

顺应行业趋势是农企把握加工机遇的关键。新产品是农产品加工的一大蓝海。近年来,满足新需求的方便食品、休闲食品等发展很快。不少企业巧妙用好原有资源,优化了产品结构。云南嘉华食品有限公司采用玫瑰花瓣作为鲜花饼的馅料,有效融合了乡村特色产业和食品产业。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应用现代生物技术,把制糖的副产物糖蜜开发成新品。新业态是加工的另一大蓝海。目前,有70%的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了中央厨房、净菜加工、现场制作、观光工厂、网络直播等新业态。

对农业企业来说,由于规模不同、产品各异,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各有其适宜之处。不过,初加工要有初加工的资源和装备,精深加工要有精深加工的技术和手段。很多农业企业不是从创新链走向产业链,而是从种养业开始逐渐拓展,一产往后延、二产两头连。这就要求企业通过联合和合作,培育更多加工专用型农产品品种,推进规模化专用原料基地建设,提升对优质原料的把控能力。

“农业不加工,等于一场空。企业不成链,到头不赚钱”。企业要跟着市场走,通过发展加工,不断重塑优势。农业企业想实现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,就要按照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“油头化尾”要求,延长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打造供应链,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,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、多层次利用、多环节增值,不断优化从田间到车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,实现“应加工、尽加工”“宜精深、全精深”。 (乔金亮 来源:经济日报)

本网编辑:  金石

图片来源网络,仅作配图。

 

   
            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落败的青春阳落s | 2024-12-27 15:08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路过,支持一下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蓝色的天空888 | 2024-12-27 16:01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以前不懂,看帖总是不回。一直没升级和增加经验,现在我明白了。反正回帖15字就可以升级,还可以赚经验。升级又需要经验,于是我把这句话复制下来。遇贴就回,捞经验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